范晓婷研究团队在《教育研究》等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作者:经济学院 发表日期:2025年07月16日 19:24 点击:[]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范晓婷副教授研究团队先后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报》《教育与经济》等高层次期刊发表4篇文章,形成关于教育与共同富裕研究的重要系列成果,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政策要义。
系列文章分别聚焦“教育何以促进共同富裕”“教育何以赋能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教育何以防范中等收入群体滑落”“教育何以提振不同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四个关键议题,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为发挥教育赋能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提质功能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教育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表在教育领域顶刊《教育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教育与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评估框架,深度剖析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四维作用机理,实证检验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成效及异质性,着力提出了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优化路径,解决了教育何以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在“教育何以防范中等收入群体滑落?——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一文中,检验了教育何以防范中等收入群体滑落,发现教育能够通过提高家庭就业稳定性、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范中等收入群体向下滑落,教育防范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滑落的效用大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群体,接受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防范中等收入群体滑落。
“教育人力资本能否赋能中等收入群体扩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一文阐述了教育对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的“提低”与“稳中”效应,探究了教育对低收入群体中“弱势群体”的提低作用更显著的效用差异,提出了教育赋能中等收入群体扩容具有显著的代际累积特征与空间异质性,检验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教育人力资本扩容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
“教育能否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基于家庭收入阶层异质性的分析”(《教育学报》)一文认为,教育通过收入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双重渠道作用于消费能力、意愿及层级,且表现出鲜明的收入阶层异质性,表现为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各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层级等。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山东省青创团队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