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标

      校标是学校的标志和象征,体现着学校的特色,代表着学校的形象。1992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征集校标活动,经过评选,产生了当时的山东师范大学校标(图一),设计者为艺术系教师赵勤国。校标中的变体“山”字表示山东,泉水喷涌状图案表示泉城济南;水滴形状喻烛光;外形如花蕾和花朵,喻青少年学生,象征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教师,而教师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面向新世纪的需要,建校50周年前夕,广大师生建议结合校庆活动重新进行一次校标征集。1999年11月,学校决定再次开展征集校标活动。经过认真评审和广泛征求意见,2000年9月,学校确定了由美术系高空设计的校标(图二)。由于当时学校的英文名称为Shandong Teachers’University,故2000年校标是由学校英文名称首写字母“S、T、U”构成的。

      学校第三个校标(图三)设计者为美术学院教师高空。校标造型单纯简练,色彩明快醒目,涵义深刻丰富,易于识别记忆,有很强的现代感和标志性,且便于制作,能适应于各种场合。校标的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写字母“S、N、U”构成。以此三字母作为山东师范大学标志的基本语言符号,信息传达明确、一目了然。同时,以英文字母作为标志构成元素,有很强的国际性、时代感。字母“N”采用鲜明的红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对称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规矩而不呆板。3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上方红色的烛光形象征着教师教书育人,寓意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烛光形还可看作一个水滴,象征着对学生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以此图形传达出山东师范大学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整的几何形与饱满的有机形相结合,各种造型因素的构成、组合均严格规范。以此设计风格表达出学校科学严谨的治学、办校态度。此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征学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与成就;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象征着学校永远充满活力与希望。

      图四为校标使用规范图例。其标准色值为:红色M100Y80,蓝色C100M80。在使用校标时,不得将标志分解变形或更改标准颜色,需要使用黑白效果时,可在白底上印黑色标志或在黑底上印反白标志。

      2003年5月,学校为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使英文名称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参照国内同类高校的普遍做法,决定将英文校名改为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根据更改后的英文校名,2000年校标的设计者对其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图三所示的校标,经学校研究通过,于2004年2月正式公布、启用。

      目前使用的这一校标是学校历史上的第四个校标(图五),是在2004年2月标志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的。设计者为美术学院教师刘东峰。此版校标,学校名称中英文更换了位置,中文在上且字体换成毛体,英文在下;红色和蓝色色值均发生了变化,红色色值为:C15M100Y100K0,蓝色色值为:C100M60Y10K20。该标志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写字母“S、N、U”构成。字母“N”采用鲜明的红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对称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规矩而不呆板。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上方红色的烛光形象征着教师教书育人,寓意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烛光形还可看作一个水滴,象征着对学生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以此图形传达出山东师大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整的几何图形与饱满的有机形相结合,各种造型因素的构成、组合均严格、规范。以此设计风格表达出我校科学严谨的治学、办校态度。此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征我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成就;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象征着山东师大永远充满活力与希望。经过学校研究通过,该标志于2016年11月正式公布、启用。

校训

      山东师范大学校训: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对于造就培养学者与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同时,校训与校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各有侧重。

      2003年,为了更好地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进取意志和凝聚力量,同时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学校决定征集一个既能体现山东师范大学特色, 又富有文化内涵,成为山东师范大学醒目的精神标志的校训。校训征集活动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在学习借鉴省内外部分高等院校校训内容的基础上,经学校有关部门与部分专家进行充分酝酿,提出了拟作为校训的5条候选内容, 印发各院系、各单位和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从汇总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弘德博学,求实笃行”一条赞同者最多。考虑到“求实”一词与校风中的“求实创新”一词重复,经学校研究,将校训的内容确定为“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其具体出处和内涵是:

      “弘德”,出自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中卷十(下):“恢弘德教,养廉免耻。”“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书》卷七七《隐逸传》中《徐则传》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虚行”一语。“弘德”意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国。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国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基本精神。“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 。校训把“弘德”作为第一条,旨在强调道德,体现着学校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师生员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明志”出自三国诸葛亮撰《戒子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意谓表明志向,树立理想。理想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理想远大,目标明确,才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校训把“明志”作为第二条,旨在强调理想,体现着学校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同时“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把“博学”作为第三条,旨在强调学识,体现着学校重视学识渊博,倡导追求新知,激励探索真理。通过广泛学习,达到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笃行”与“博学”同一出处。意谓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道德、理想与学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都要通过实践去落实。只有具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渊博的学识,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校训把“笃行”作为最后一条,旨在强调实践,体现着学校倡导实践理性,注重知行合一。

      总之,“弘德”强调道德,体现着学校的行为道德准则;“明志”强调理想,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取向;“博学”强调学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笃行”强调实践,体现着学校求是务实的精神。四者各有侧重,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校训的基本内容。同时,又与校风的内涵相呼应。

校风

      1990年9月,在深刻总结建校40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高度概括提炼和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学校党委第31次会议研究决定,正式确定山东师范大学校风。 校风的文字表述是: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爱国爱校,体现着学校的灵魂、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时代主旋律;为人师表,体现着学校的育人本色、师范风范和师生的行为道德准则;勤奋严谨,体现着学校闳博精深的教育传统、师生的治学理念和求学敬业精神;求实创新,体现着学校求是务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精神。

校园精神

      “尊贤尚功,奋发有为”是对齐鲁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练,也是对山东师范大学校园精神的集中概括。

      作为一所植根于齐鲁大地的重点高校,学校在发展进程中传承齐鲁文化精脉,自觉担承时代责任,尊重历史,尊重创造,不辱使命,不辍奋进,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熔铸了“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为学校不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尊贤尚功”是先秦齐国的治国方略;“奋发有为”是儒家思想倡导的人生追求。其内涵是:强调尊重传统,惟贤是举,崇尚德才并进,建树事功;强调坚韧执著,励精图治,崇尚骐骥勃发,追求卓越。

      “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培育了学校师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格特质,成为山东师大人的自觉追求,成为学校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校园精神激励下,学校尊重人才,汇聚人才,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校园精神熏陶下,学校铸就了“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了“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优良教风和“求索求真,学而不厌”的优良学风。

      传承齐鲁文化精脉,造就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尊贤尚功、奋发有为”已经熔铸成为学校的治教育人之魂。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师范大学将继续以弘扬齐鲁文化为己任,使之与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相融合、与时代精神相贯通,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征程中,阔步前行,再创辉煌。

校歌

      1990年6月至10月,学校曾开展过征集校歌活动,经过评选,产生了几首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歌曲,但校歌一直没有正式确定。1999年11月,学校研究决定,以建校50周年为契机,在第一次征集校歌的基础上,再次开展征集校歌活动,并下发了《关于征集山东师范大学校歌的通知》(山东师大校字〔1999〕137号文件)。这项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关心和支持,共征得作品20首,歌词340首。学校成立了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评审工作小组。经认真评选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正式确定了《山东师范大学校歌》。校歌词作者为校党委书记宫志峰,曲作者为音乐系教师梁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