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院司继伟教授团队揭示儿童执行功能与数学焦虑的纵向联系
作者:心理学院 发表日期:2025年04月28日 17:26 点击:[]
数学焦虑是一种在面对数学相关任务时产生的紧张、担忧和恐惧的情绪体验。在现实学习场景中,许多学生都深受其扰。比如,学生在日常做作业时会不自觉地手心出汗,迟迟不愿动笔尝试。这种焦虑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当下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长期来看,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逃避心理,进而影响其整体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选择。大量前期研究虽已证实执行功能与数学焦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究竟是“能力不足引起数学焦虑”(缺陷假设)还是“数学焦虑干扰表现”(干扰假设)尚处于争论阶段。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司继伟教授团队在国际教育心理学权威期刊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发表题为 “Deficiency or disturbance? Examining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s and children’s mathematics anxiety during middle and late childhood”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选取中国数学认知、情感与动机(MCAM - C)项目的数据(见下图),分离执行功能与数学焦虑的个体间与个体内效应,尝试对上述争论“缺陷假设”和“干扰假设”进行回答。
个体间效应支持了缺陷理论,即“能力不足引起数学学习焦虑”;有意思的是,个体内效应发现了两者间的正循环关系,支持了动机增强理论,证明了并非所有的数学焦虑都是消极的;但上述两个现象均未在数学评估焦虑中出现(见下图)。研究发现促进了我们对两者关系的全面认识,丰富了数学焦虑的现有理论,不仅为认知如何影响儿童中期数学焦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数学教育中数学焦虑个体化、针对性的认知干预训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见解。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010)、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青年课题(2023JXQ010)、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24DJYJ15)、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2024KJN046)的资助。山东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课题组已毕业博士黄碧娟为论文第一作者(目前任职于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司继伟教授为通讯作者,青年教师李红霞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课题组在读硕士生刘畅、在读博士生郭凯玥、在读博士生徐艳丽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教师韩雨婷。
该团队自2021年以来围绕着“儿童数学焦虑变化成因问题”在国内外主流专业期刊上(如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Child Development、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详细描绘了中华文化背景下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焦虑发展特征,揭示了环境(教师支持与父母教育参与等)与个体(态度、动机等方面)因素在数学焦虑发展中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焦虑的心理机制,也为数学焦虑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了重要指导。系列研究被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山东网、闪电新闻等7家媒体报道;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单篇文章最高引用量达39次;相关文章被多个公众号转发,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