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张茂聪:提升专业素养,建教育强国之师
作者:张茂聪 发表日期:2025年02月22日 14:47 点击:[]
2月19日,《中国教师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笔谈”专栏刊发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茂聪理论文章《提升专业素养,建教育强国之师》,全文如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关键路径及保障举措。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守好广大教师政治灵魂。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教育强国之师。一方面,理想信念是师者之魂,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加强教师队伍理想信念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确保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府部门应注重统筹各级各类党校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开展教师队伍思想政治轮训,为教师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强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采用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等方式充分发挥优秀师生在党支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在教师群体中发展党员,重点关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人才等,将教师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涵养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纲要》提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手段涵养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一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其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并纳入基层党建、领导考核等任务清单,与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挂钩,通过评价考核方式约束、激励教师队伍涵养高尚师德师风。二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自觉提升道德情操,在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三是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注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相关专题培养培训。四是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与巡察督查力度,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教育家精神从教师队伍的育人智慧、仁爱之心、躬耕态度及弘道追求等维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一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师范院校政策支持力度。坚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加大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等政策支持力度及师范类专业研究生培养力度。二是提高教师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将其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在中小学校,加强教师学科素养培训与学科领军教师培训;在高校,优化课程设置以夯实师范生的学科基础,加强高校教师学科能力与素养提升,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三是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在培养层次上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培养重心实现从本科层次向研究生层次的跃升,在各教育阶段通过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支持校企联合培训、采用数字化技术等方式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四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资格、招聘、职称等管理制度,优化教师资源在城乡、学科等方面的配置。五是推进教师评价改革,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推进教师评价“破五唯”,推进教师发展性评价改革,倡导教育家办学,为教育家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
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在教师待遇方面,《纲要》从教师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险、生活补助、课后服务待遇等方面提出加强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待遇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职业吸引力。通过完善工资制度、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等措施提升教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教师才能够安心从教、专心育人。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动教师地位巩固提高。《纲要》提出,加大优秀教师选树表彰和宣传力度,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并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地位,充分彰显出党中央对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期待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部门、党委和政府部门重视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完善优秀教师激励奖励制度,多渠道开展教师优秀典型创新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尊重感,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尊重和敬仰的职业。
原文链接:http://chinateacher.jyb.cn/zgjsb/html/2025-02/19/node_22.htm